问题
在斯德哥尔摩(瑞典),和其他的国家或地区一样,要持续处理各种病人群体的医疗需求。每个群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亚群体,具有自己的特征、特色和所面临的挑战。本案例讨论的仿真项目主要集中于透析病人,他们要经常来往于看护设施。
建立最初的仿真模型时,模型主要关注分析对病人进行分散式看护的后果,而不是更紧凑的集中式看护。大多数模型被改进并进一步开发以应对新的想法和需求,所以当前的模型也着眼于使用从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病人。(一些病人在家里处理他们的需求、一些去他们的看护人那里、一些需要辅助设备而有些人不需要)。
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宏观上的问题,最好使用多方法建模来进行处理。基于智能体建模的方式用来模拟环境(斯德哥尔摩)和病人,而离散事件建模更多用来模拟看护人和简单的护理过程。模型的可视化在加强理解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本案例中,在运行模型结束之前,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动画和可视化得到一些结论数据。通过输入数据的描述(从一些Excel文件中上传,模型界面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更改参数对数据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取得控制),“引力中心” 在视觉上被呈现出出来—— 从(病人的)需求和(看护人的)能力两个角度。如果各个中心距离较近,整体局面就是静态合理的。模型还能够让建模者知道,随着时间推移它是否会变成动态的。
成果
在大多数建模的情况中,尤其在医疗方面,模型的增加值往往是通过定量结果指标(图)和定性的问题理解结合给出的。在本案例中,指标包含护理完成成果(以及照顾是否充足),病人的移动距离和资源的利用率,这些指标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明白它的能力是否合意。
定性的结果允许建模者:
- 极大地提高了决策者和客户对整个问题的认识。
- 在整个问题上增加地理的维度和视角(这一点通常被遗忘)。
- 以催化剂的方式支持并提升讨论的水平,让有争议的客户理解问题的复杂性。
- 视觉的、动态的总结相关观点、角度和问题。
定性方面通常比定量的贡献更大(提供更好的决策过程),即使定量输出比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的结果有更高的质量。
模型目前被专家用作决策辅助工具,处理斯德哥尔摩透析护理的相关问题。